2025年11月9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二届全国声音与音乐技术会议(CSMT 2025)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圆满闭幕。本届大会由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与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声音与音乐技术专委会联合承办。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顶尖企业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围绕“促进文理融合,共同推进中国在声音与音乐技术领域的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度而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
开幕式:开启学术盛宴
11月8日上午,大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报告厅隆重开幕。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贾美林教授在欢迎辞中强调了文理交叉融合在新时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大会共同主席、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声音与音乐技术专委会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钱昆教授回顾了CSMT会议对我国音频产业与学术研究的双向驱动作用,并对学科的未来融合趋势提出了展望。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贾懋珅教授系统介绍了本届会议的论文征集与评审情况,开幕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杨俊海主持。
学术交流:展现前沿成果
主旨报告揭示未来方向:五场大会主旨报告构成了会议的理论高地。中国音乐学院付晓东教授对民族管弦乐队“尖、扁、杂、吵”音响特征的声学阐释,为传统音乐美学提供了量化支撑;陕西师范大学吴晓军教授展示了融合多模态AI的民歌体感式视听唱系统,开辟了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新路径;上海音乐学院杨健教授通过“维也纳节奏”的可视化研究,揭示了音乐表演与文化语义的深层关联;复旦大学张文强研究员阐述了音视频信息在具身智能学习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内蒙古大学张学良教授则深入剖析了知识与数据驱动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融合优势。
课程讲座系统梳理热点:会议期间举办的六场课程讲座对关键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知识梳理。来自网易云音乐、华为2012实验室、中国音乐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及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嘉宾,就音频大模型、可控音乐生成、和声智能体、智能虚拟仿真、计算音乐学及科尔沁史诗数字化等前沿方向,为与会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和学生,构建了清晰的知识图谱。


特色活动:促进交叉融合
学科交叉论坛引发思想碰撞:本届会议重点打造的五大“学科交叉论坛”成为最大亮点。“乐器学+计算机”“音乐疗愈+计算机”“音乐学+人工智能”等论坛,汇聚了来自音乐学、计算机科学、建筑声学等不同背景的学者,就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青年学者舞台彰显科研未来:三分钟学位论文演讲竞赛(3MT)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10位来自不同高校的研究生以精炼的语言展示了其研究的核心价值。竞赛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赞助,有效提升了青年学子的学术表达能力。“优秀论文展”则集中表彰了在国内外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成果的研究团队,为学界树立了标杆。



